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改知成都拟上殿劄子 南宋 · 曹彦约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三、《昌谷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一
臣以朴樕小才,误蒙亲擢,度越常等。
厕迹禁路,曾未两月,复玷异恩,宠以次对之美职,分以西土之阃寄。
臣实何人,可当此选?
闻命以来,日夜忧惧,不敢常人自视,以异数为喜。
亦不敢典故自比,以辞免为高。
心诚求之,思所以仰副圣主眷遇之意。
窃以立功立事之世,非可以禄位决进退也。
朝廷清明,四方无事,自一命以上,皆得以行其志,菽水可以奉其亲,吏事可以振其职。
及纷纭之际,国论不一。
司马光枢密副使犹不受命,种师道尽护诸将,讫无成功。
世变愈下,艰难愈急。
家国之事,有不可胜言者。
有志之士,犹尚以禄位言哉?
直当论可否耳。
自古阃外之臣得以尽其所学,非谓一己之见足以尽知天下之事,一夫之力足以尽制诸将之勇也。
恃朝政以为根本,假威令以为事权,执赏罚以为劝惩,资佐属以为辅助,又须在王所之善士以为之主,妒功嫉能之士不挠其政,如此而见义不勇,可以坐不任责之罪矣。
司寇于鲁者,不若乘田委吏之为省事
为卿于齐者,不若抱关击柝之为专职。
国论之所不系,则守官者犹得以守道也。
若事关大体,与国论相表里,有文王之令闻,而后中国可以守;
宣王之修政,而后猃狁不足虑。
当艰难之时,宵衣旰食,一日万几,君以惰堕责其臣,臣以丛脞戒其君。
开心胆以延见士民,惜寸晷以响应奏报,则传导于下者无愧辞,叫号于外者有近效,谓阃外之臣,恃朝政以为根本者此也。
若使法令变更,农末俱病,处置失宜,军民胥怨,发为播告者厥指或匿,形于论疏者旷日不报,则所当恃者无所恃矣。
郭进诛御马直,谓之专杀可也,而太祖不责;
张美强取民女,谓之无检可也,而太祖不问,恐阃外之权于此少沮也。
况于公事之所当行,缓急之所倚重,居阃外之职者谓之节制,行阃外之事者谓之便宜,人才出类者可以承制用,将佐失律者可以逗挠诛,已奏者不必待报,未奏者不必诘问,谓阃外之臣假威令以为事权者此也。
若使将帅跋扈,深自交结,州县轻率,不相关白,互有申请者尚决于胜负,转相诟詈者或俟于调停,则所当假者无所假矣。
赏当其功,虽喝转十官者不以为僭;
罚当其罪,虽戮及全队者不以为滥。
居阃外之职,正当视国事如家事,惜官物如己物。
不以一毫弥缝亲旧,不以睚眦报复雠怨。
势要之力所不能移,阔褊之书所不能夺。
阃外之不得其人,逐之可也;
假赏罚以行其私,罪之可也。
不逐不罪,则其说必所当行,其求必所当与,谓阃外之臣执赏罚以为劝惩者此也。
若乃高爵授之,而以不肖之心疑之,闻喝转则举朝伸舌,行法令则旁观失色,官命未改,踪迹摇动,则所当执者无所执矣。
唐方镇全在幕属,不必一一参军事也。
或议论宏伟,可以助名教;
或文采雄壮,可以草表檄;
勇能专将者,可以备策论;
才堪应变者,可以广智虑,谓阃外之臣资佐属以为辅助者此也。
若使如今世举削与今世权局,发书者称有旧而已,不问其才具;
投诚者求寸进而已,不揣其能否,则所资者无所资矣。
孔子入卫,主于颜雠由而后
孟子入鲁,尼于臧仓而见沮。
勿谓圣贤行志直情,独立而无所附丽也。
颜雠由之徒诚未易得,彼臧仓者世常有之,不可不察也。
士大夫有志事功,已畏其少,若又痛加沮格,谁肯任事?
往者事变尚浅,踪迹尚秘,虽诡辞浸润,不过系一二士大夫出处。
比年两军相加,肝脑涂地,战死骁将指为降番,亲获酋帅诿曰虚诈。
变乱人心,绝灭天理。
万一山东忠义识破事体,两端首鼠,有翻然事新之意,此何时也!
旁观胆落,独欲以阃外之事,责办于阃外之臣,不其难哉!
臣蒙恩所领郡只是一路安抚,且又与西南外境为界,不近北边,事不相关,不应遽启此论。
然念富平之败扰及果、阆、兴元之溃径至遂、普,设使江淮有警,则蜀道岂可安迹?
关外有警,则剑南岂可高卧?
而况吐蕃部落,连及威、茂,云南遗种,渐迫黎、雅。
臣顷年尝转漕关外,讨论四蜀事体,知成都脆弱之卒不足以有用,汉中单寡之兵不可以独立。
制帅之与总所,位置非宜,将来职事间,必有抵牾;
官军之与忠义勇悍无礼,将来调发处,必有不逊。
以至兵财递铺间探等事,所当改弦者,不一而足,尝作《病夫议》以告当路。
以为同此思虑而后可以同所见,同此忠赤而后可以同所行。
若以为不可,而欲择其中一二事间行之,或过时失事,而欲取已陈之旧说徐行之,二者皆不及事,而欲责建议者之非计,非所闻也。
今四年矣,事变已见,而臣适当是选,吻合于过时失事之说,臣实惧焉,用敢详其说以告陛下。
张咏之守益州也,迟半岁而不行,知蜀道未定,不可以遽也。
太宗以面对许之,以便宜从事谕之,知蜀远难,决不可以隃度也。
又敢仿是说以复于陛下,惟陛下留神,取进止。
制科策治平二年九月 北宋 · 范百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宋史》卷三三七《范百禄传》、《古文渊鉴》卷四四、《续资治通鉴》卷六三、《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二
《五行传》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
鲁庄公丹桓宫楹,又刻其桷,以自夸大,天应时而水。
夫傅饰非典,犹不卑其先君,其变且若是,况今朝廷陈奏,显言欲为两统、贰父之举,简宗庙者岂有愈于斯邪?
汉孝哀共皇,而河南颍川大水;
孝安尊德皇,而京师及郡国二十九大水;
孝桓尊崇皇,而六郡地裂、水涌、井溢,又明年,以平原王奉崇皇祀,尊马氏为崇园贵人,而京师雨水
孝灵尊仁皇而京师大水。
历考数者之异,若有期会而至,异世验,密如符节
彼衰世之主,岂足为昭代之所取而复道之哉!
然足以明天心之不易也。
今之为异,先事而发,有以见上天开祐有道之意,岂不昭昭欤?
陛下之于濮安懿王,情可以杀而礼不可加也,恩可以断而义不可以降也。
礼,为人后者为之子。
陛下父事先帝而继体承祧。
古者特重大宗,则降其私亲。
大宗隆也,小宗杀也;
天地、宗庙、社稷之祀重也,门内之期轻也。
宜杀而隆之,宜轻而重之,则不得于先王之礼矣。
不得于先王之礼,则不得于人心,不得于人心,则不得于天意,此变异之所从来也。
陛下明诏罪己,以求直言,冀以答塞天变,今踰月矣,然未闻朝廷有所改修。
将有司之未尝言耶?
抑言之而朝廷弗之行耶?
有司而不言,则是有司不良,以负陛下;
言之而朝廷弗行,则是朝廷之不畏天变也。
有司负陛下则有责,朝廷不畏天变,则天之责将何以复之耶?
臣窃以是为过矣,朝廷无艰乎改之而已。
古之圣帝明王未尝无过,然而贵乎能改,是其所以为圣帝明王也。
商汤之过以旱灾而改,中宗之过以拱木而改,高宗之过以雊雉而改,成王之过以雷风而改,宣王之过以云汉而改。
此五帝王者皆不能无过,然而或致太平,或为中兴,荣华迄今,歌颂不已,惟其能改过也。
夫今之过特有司过言,而陛下未有过行也,是非世俗之所谓过也,盖仁者之情尔。
孔子曰:「观过知仁」。
今而改之,深诏有司勿复议追尊事,以礼言之,上不失尊天地、社稷、宗庙一统之大义,以仁言之,则不失思慕闺门、顾复罔极之厚恩。
臣愚请因濮安懿王建国,为之立长,以为嗣王,世世奉祀安懿王,永为一国太祖,则神灵享于礼义,人心悦而天意解矣,大雨之眚,何用禳哉?
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895年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法号行标
俗姓方
祖荣父安。
莆之盛族也。
师生于建中二年辛酉
龆龀即颖悟异于诸童。
九岁投玉涧寺监寺神皎出家。
将二年。
嘉其拔萃。
命之落发。
师以梵行未至。
不敢预大僧数。
至贞元十七年(时师年二十一)
方薙鬓髭
翼日。
遽讲所习涅槃经。
一寺叹服。
既而辞其师北游。
抵京荐福寺受戒品。
诣章教大师法会。
奇之。
令首其众。
凡十年。
士君子之造者。
无不耸慕
寻为功德使推入道场。
宪宗善之。
元和十一年丙申师年三十六)东归。
复于玉涧焉。
雨随车
慈云被物。
武皇帝会昌元年辛酉除佛舍。
籍释子于户部
师则巾华阳
衣缝掖。
晦迹樵客。
庐于西岩石室。
律身守道。
如居千众。
宣皇帝复寺大中元年丁卯师年六十七)
剌史琅琊王公迎以幡花。
舍于郡开元寺
俾为监领
大中六年(师年七十二)
师以环足之烦。
拥旅之数。
乞归故山。
先时玉涧之北岩
泉石之奇也。
卜而居之。
县令中山甄宿与莆之士庶。
争沐醍醐。
共隆兰若。
烟峦蔽亏。
朱碧掩映。
前俯平川。
后峙奔峤。
地自人胜。
名由道高
剌史河东公仰其孤风
复驰开元之僧。
卫以入郡。
日扣华严大义。
几忘食寝。
洎解印。
与之偕至北岩
题之为华严院
以彻祠部焉。
咸通六年七月五日示灭。
寿八十有五。
僧夏六十有四。
后四十有五日
建窣堵波于西冈。
十一年。
其徒从绍疏师行。
实于阙。
升其院为华严寺
有徒三十人。
皆肃肃可观。
不忝师门。
于戏。
师仪梵肮脏。
言词雅直
冲默而明敏。
慈恕而刚毅。
儒书皆通三皇五帝之道。
言未尝及。
而人知其博古也。
经论综贯天堂地法之说。
舌未尝举。
而人皆务崇善也。
所至清风凛凛。
政所谓释子之高杰者也。
弟子道光道圆令询。
悉器传师道。
愚冠扣师关。
壮以随计。
乾宁二年
忝登甲科。
东还荐造金地。
岁周三纪。
胶掌而拜影堂。
腹稿而铭遗美。
不可使桑门大士泯而无述焉。
故铭曰。
智月不缺。
乘虚照物。
道花不衰。
吐艳无时。
洞彻照灼。
杰然吾师。
禀荐福戒。
分章教枝。
厥宗得隽。
内庭擢之。
御香彻印。
云间资期。
数有污隆。
道无磷缁。
德风徒袭。
法舸宁维。
山幽迹高。
身没名垂。
松塔虽故。
毫可追。
稽首影堂。
敬刻斯碑。
陈侍御900年1月15日 晚唐 · 黄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维光化三年岁次庚申正月庚寅朔十五日甲辰
将仕郎国子四门博士黄滔
谨以清酌之奠。
敬祭于侍御陈君延封之灵。
伏以灵闽之江山。
莆称秀绝。
武德之科级。
自贞元之英哲。
其后继生硕儒。
亹亹鸿都。
交怀荆璞。
互握隋珠。
皆指期于拾芥。
终恸哭于弯弧。
宣皇之后年。
则夫子之斯出。
曾参之孝行。
孟轲之文帙。
荐赋诸侯。
上书圣日。
射宫而劲挺弦矢。
艺圃而葳蕤华实。
难亨者吾道。
难偶者至公。
管仲三奔。
非战之过。
孙宏十上。
盖时未通。
七千里而辛勤上国。
二十年而惆怅东风。
人皆一一以兴愤。
我独孜孜而养蒙。
既而凤阙飞尘。
龟城挂榜。
仪曹方急于中兴。
权宦辄窥其上赏。
殊不知杨吟诵于犬子。
景荐延乎商鞅
古为不然。
吾肯斯仿。
谁不奇夫子之节。
谁不高夫子之名。
冰霜却污。
松柏居贞。
渭水之钓有守。
武城之径宁行。
逮夫岷峨岁改。
岐雍烟清。
天子复含元谒见。
有司新都省权衡。
巍巍令闻。
赫赫嘉声。
遂从寰海。
回翥蓬瀛。
振辉光于甲乙。
开道路于孤平。
望高而先脱麻衣。
家远而须荣乡土。
十二人林君茂躅。
一百年莆邑大数。
君侯设醴以前席。
里巷拜尘而如堵。
雷车轞轞。
鹤贺翩翩。
初命就门。
东周之三语。
前程不日。
西汉之七迁。
旋以孔樽引满。
徐榻解悬。
白璧黄金而謺矣。
玳簪珠履以加焉。
列藩所得者贤才。
古人所重者知己。
既将推珍于席上。
岂独矜词于雪里。
庄周说剑。
则韩魏呈镡。
郭隗升台。
乐邹觏止。
绣衣曜日。
骢马嘶烟。
飞诏而宾阶次第。
假途而寺盘旋。
莫不汉帷驻策。
薛石留笺。
从容渥泽。
宠异淹延
胡言薤露。
忽败椿年。
呜呼。
石火风烛。
惊波逝川。
圣贤之不免矣。
古今之共痛焉。
江乡则中外亲姻。
帝里则参差砚席。
干名而后乎一纪。
论友而仰乎三益。
蝉槐给念。
几同京洛之愁。
莺柳看时。
各署神仙之籍。
别来辇下。
归自瓯中。
尘忝而郤诜桂绿
因依而王俭莲红。
断金益固。
投漆攸同。
见行藏于柱史
论倚伏于塞翁
实期以始者文场之懿德。
迩来使府之清风。
伏蒲北省。
起草南宫。
更雪当时之冤滞。
少为吾党之隆崇。
是何天之丧。
道之穷。
悤悤大夜。
默默元穹。
复晓夕以思。
江山之事。
林君则以合浦垂名。
夫子则以申秦得意。
高步斯振。
宏规靡异。
前辈旷世。
后来遂志。
俱蟠使下之
俱擅乙中之二林端公贞元七年首闽越之科第以珠还合浦赋擅名后十年莆邑许员外荣登自此文学之士继踵而悉不偶时旷八十七年始钟于延封其文以申秦续篇擅名后六七年徐正字及第兼尘忝林端公延封榜皆第十二人皆开路于后人皆终使府判官判官柏台荆南延封闽中也)
推是言之。
岂偶然耳。
贤哲相望。
今昔一致。
呜呼延封
昨日而冰壶仙雾。
今辰而丹旐刍灵。
虽死生之理能一。
终痛伤之恳罔宁。
况以平生树德。
幽宅刊铭。
无惭郭泰之贤。
笺毫曷措。
爰枉赵岐之寄。
涕泪交零。
水咽云愁。
风悲日暮
精灵一闭于泉壤。
岁月空苍于垄树。
椒壶略备。
兰俎聊具。
申永诀于斯言。
庶冥感其诚素。
呜呼哀哉。
昭宗自诉表 唐末 · 后唐太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
晋州长宁关使张承晖于当道录到张浚榜。
并诏曰。
张浚招讨制置使
令率师讨臣。
兼削臣属籍官爵者。
臣诚冤诚愤顿首顿首。
伏以宰臣张浚
欺天蔽日。
廊庙不容。
谗臣于君。
夺臣之位。
凭燕帅妄奏。
与汴贼结恩。
矫托皇威。
宣王命。
徵集师旅。
挠乱乾坤。
误陛下中兴之谋。
资黔黎重伤之困。
臣实何罪。
而陛下伐之。
此则宰臣持权而欺陛下。
况臣父子三代。
受恩四朝。
徐方
荆楚
收凤阙。
碎枭巢。
致陛下今日。
冠通天之冠。
佩白玉之玺。
臣之属籍。
懿皇所赐。
臣之师律。
先帝所命。
臣无逆节。
讨何名。
陛下若厌逐功臣
欲用文吏。
自可迁臣封邑。
以侯就第。
柰何加诸其罪。
孰肯无词。
若以臣云中之伐。
获罪于时。
则拓拔思恭鄜延朱全忠侵徐郓。
陛下何不讨之。
假令李孝德不忠于主。
伐之为是。
朱瑄时溥
有何罪耶。
此乃同坐而异名。
赏彼而诛此。
使天下藩服。
强者扼腕。
弱者自动。
流言窃议。
为臣怨嗟。
固非中兴之术也。
且陛下阽危之秋。
则奖臣为韩彭伊霍。
既安之后。
骂臣曰戎羯蕃夷。
海内握兵立事。
如臣者众矣。
宁不惧陛下他时之骂哉。
臣昨遇燕军。
以礼退舍。
匡威浅昧。
厚自矜誇。
乃言臣中矢石。
覆士卒。
致内外吠声一发。
短谋竞陈。
误陛下君臣之分。
况命官选将。
自有典刑。
不必幸臣之弱。
而后取之。
傥臣延期挺命。
尚固一方。
彼实何颜。
以见陛下。
此则奸邪朋党。
轻弄邦典。
陛下凝旒端扆。
何由知之。
张浚既已出军。
微臣固难束手。
臣便欲叫阍轻骑。
面叩玉阶。
诉邪佞于陛下之彤墀。
纳诏命于先皇之宗庙。
然后束身司败
甘处宪章。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其八 明 · 薛蕙
四言诗 押麌韵 出处:考功集卷一
丕叶遥兴,鸿源遐吐。
于赫祚胤,遹追祖武。
千亿重规,云仍叠矩。
我歌此诗,以告终古。
唐太宗 北宋 · 孔文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六一、《舍人集》卷二
󲦤绅之论,皆以为唐太宗之德业,可以追迹三代之盛王
予以为太宗特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耳。
太宗当隋氏之乱,辅翼高祖起义晋阳,以一旅之师转战天下,所向必败其军,取其将,包其地。
及已即帝位,政事简肃,尊儒重贤,法度文章,稍稍修立,而憔悴之民,复见升平之世。
由是言之,太宗可谓明天子矣。
及其务名尚功而用心于外,生事四夷而勤兵于远,则何以异于秦皇、汉武之为哉?
虽然,秦皇坐招天下之乱,汉武大穷中国之民,而太宗之失,未至于此,予故曰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也。
请略言太宗之失四事,以为君国者戒。
《春秋》书公会戎于潜,说者以为禦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盖夷狄者,天地幽阴之气,聚于障塞之表,散于沙漠之上,故其君臣无阙庭之礼,其士民无冠带之制,先王视之,若猿狖之在山,鱼鳖之在泽也。
其来不以为荣,其去不以为辱,其毁我不足忧,其誉我不足喜。
太宗溺于四夷之甘言,称「天可汗」而以临之,屈天子之贵,下从酋长之号,以徼名于流俗之间,其失一也。
蕃夷种类,非有礼义忠信之心,慈良岂弟之意也,特屈于不得已而稽首于我,譬如鹰隼,饱则飏去。
先王知其然也,投之不毛之区,置之荒忽之地,使其耳不闻中国之金石,目不睹宗庙之礼,其心冥然如圈豚笠彘,不识堂陛之上,然后奸谲之心,悖乱之计,伏而不生。
此先王御夷狄之长计也。
太宗不察此,而听四夷遣子弟入太学,使之习治乱,晓权数,以为子孙无穷之忧,其失二也。
《黄石公记》曰:「舍近而图远者,劳而无功;
舍远而图近者,逸而有终」。
先王非不知廓地万里以为广,聚四夷之财以为富,然夏、商、周之盛,地不过五千里,而夷狄之国不与焉,知其力不足以守也。
太宗略取四夷之地而并置州县,使其将士更往递戍于风霜砂砾之野,河源险阻之上,万里奔命,九死一还,舍本而争末,空内以实外,其失三也。
夫夷狄之性,非可以法度、风化调习之也,先王待之甚轻,责之甚简,虽有骜慢不逊,往往置之度外。
周宣之时,猃狁内侵,至于太原,其事变亦已亟矣。
宣王未尝投袂抚剑角逐之也,命将驱之出境而止。
太宗高丽出不逊语以拒使者,于是戎衣亲征,涉大海,冒寒暑,至亲持戈于马上以身先士卒,吮骁将血以感厉三军。
以人主之尊,而与徼外之小国争一旦之俊,败则辱国,胜则不武,其失四也。
诚使太宗蚤去四失,而裁之以先王虑深计远之道,则庶几乎近世仁义之主;
太宗兼有之,臣故曰秦皇、汉武之不败不危者也。
鸿 唐末至五代 · 徐夤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行如兄弟影连空,春去秋来燕不同。
紫塞别当秋露白,碧山飞入暮霞红。
宣王德美周诗内,苏武书传汉苑中。
况解衔芦避弓箭,一声归唳楚天风。
祭至圣宣王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一、《阙里志》卷一六
某年日月,皇帝谨遣某官敢昭告于先圣至圣文宣王:惟王金声玉振,集厥大成,有道立教,垂宪万世。
兹率旧章,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先师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配。
尚飨。
创筑羊马城记 五代 · 李昊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九十一
粤若蚕丛启国。
鱼凫羽化于湔山。
望帝开基。
鳖灵复生于岷水
然则疏凿巫峡
管钥成都
而犹树木栅于西州
跨土田于南越。
其后兼并梁汉。
睥睨巴賨。
猎骑奔驰。
秦王褒谷
石牛来去。
路于剑门
空惊化玉之微。
宁获粪金之利。
爰自朔分秦历。
声接华风。
代有雄豪。
迭为侯伯。
运当奇特。
子阳乘虎踞之机。
时遇非常。
元德负龙蟠之势。
若乃张仪之经营版筑。
役满九年。
杨秀之壮观崇墉。
功加一篑。
洎我唐临御。
圣德昭融。
武威雷骇于百王。
文德日辉于四海。
惟兹益部。
扼彼邛关。
蒙王肆猾夏之心。
坦绰苞乱华之志。
时或窥吾卧鼓。
觇我韬戎。
弯弧学射之山。
饮马沈犀之水。
玉帛子女。
漂流凿齿之乡。
珠翠绮罗。
散失雕题之域。
累朝是忘逸乐。
深轸殷忧。
梦卜良臣。
控弹巨屏。
南康王以儒术柔服
教习诗书。
燕国公以将略威怀。
淬磨斧钺。
息波澜于锦水。
创制度于罗城
踰百雉之恒规。
补一隅之阙事。
有备无患。
庇蜀人以金墉。
避狄蒙尘。
安僖皇之玉辇。
云蛮稽颡。
遣使来朝。
航滇河以献珍。
沈黎而纳款。
当庙社阽危之际。
銮舆出狩之秋。
坐制南荒。
终无北寇。
乃燕公之力也。
往以元穹告变。
天禄中微。
夷门方转其斗魁。
王氏遂分其鼎足。
既而庄宗继绝。
皇祚中兴。
灵旗西指于巴庸。
蜀主东朝于伊洛。
先帝以初复地土。
怀远人
须仗权谋。
乃眷勋戚。
于是诏飞丹凤。
何晏于并门。
节立苍龙。
杜悰于井络。
即我太尉侍中平原公分茅金阙。
受瑞彤廷。
帐移竹马之邦。
轮辗木牛之路。
星驰十乘。
雾廓三川。
宣皇风于上事之初。
慰人望于下车之日。
且以城邑自经剋复。
势尚搔摇。
公来如太华之安。
寄得磐石之固。
益民多福。
而遇贤侯。
公旷度涵空。
英风旷古。
袭门冑则重侯累将。
保勋荣则带河砺山。
会族而象简盈床。
奕叶而貂冠满座。
其为盛也。
无得名焉。
顷者以龙战元黄。
虎争区夏。
杀气昼昏于日月。
阵云宵蔽于星辰。
天柱倾欹。
海波动荡。
鼓鼙未息。
干戈日寻。
公是时斡运璇枢。
端持瑶镜。
赞神谋于不测。
断人事以无疑。
献替经纶。
折冲樽俎。
决胜庙堂之上。
制敌掌握之间。
借箸为筹。
举无遗算。
内则翊戴天子。
外则承宁诸侯。
言正色庄。
有犯无隐。
少康之德。
光武兴炎之功。
再造巨唐。
削平新室。
历数允集。
神器知归。
皆由公协和元勋。
光辅洪业。
是知取威定霸。
崇文教以兴隆
安上治民。
修理容而镇静
足以神交旦奭。
士抚平参。
力致大同。
宜亨广运。
以之首扬红旆。
式遏锦川。
古有遗机。
待乎作者。
公临镇之始年。
中兴之四载也。
岁在丙戌春正月十有一日
杖钺而至。
无何期月。
逆帅康延孝
普安窃兵叛乱。
矫诏窥觎。
犯我鹿头营于雒县
势将率众。
必寇近郊。
公白。
清野待敌。
于民何罪。
坚壁而守。
谓我无谋。
况城虽大而弗严。
隍已平而可涉。
众情忧恟。
公意晏如。
飞羽檄以会兵。
伐林木而立栅。
森然棨戟。
密尔横箫。
环以深沟。
屹如断岸。
五日之内。
四面寻周。
民一其心。
士百其勇。
于是精选将领
分部熊罴。
电激妖巢。
火熏狡窟。
一鼓而元凶气丧。
载攻而同恶疲颓。
邓艾于轞中。
庞涓于树下。
长蛇碎首。
封豕析骸。
献捷功于王廷。
扫逋秽于侯甸。
一除芽蘖。
大定疆陲。
公于是提振纪纲。
恢宏典法。
六条已正。
七德兼修。
言出令行。
家至日见。
未几。
先皇厌世。
今上纂图。
圣政惟新。
睿思求旧。
不改山河之寄。
繄社稷之臣。
一年而加珥貂
再岁而升掌武
将军幕下
列虎豹之爪牙。
丞相府中。
排鸿鹄之腹背。
犹且爵盈而不饮。
肴乾而不食。
诊疗生灵。
讨论狱讼。
固以忠为令德。
孝出因心。
奉国家。
勤修职贡。
琛赆萦纡于剑栈。
包茅旁午于玉京。
史不绝书。
府无虚月。
阅其庭实。
标出偫芳。
晋文尊奖之诚。
诏齐桓纠合之业。
天子得以居南面之贵。
销西顾之忧。
万里长城
岌然存矣。
公一旦谓诸将吏曰。
华阳旧国。
宇内奥区。
地称陆海之珍。
民有沃野之利。
郛郭则楼台謺映。
珠碧鲜辉。
江山则襟带牵连。
物华秀丽。
闾阎棋布。
廛陌骈罗。
不戒严陴。
是轻武备耳。
乱臣贼子。
何尝不窥。
南诏西羌。
会闻入寇。
将沮豺狼之意。
须营羊马之城。
吾已揣之。
众宜协力。
封章上奏。
揆日量工。
分界绳基。
辨方画址。
百城酋壮。
呼之响答以云来。
十万貔貅。
令之风行以雾集。
杵声雷震。
版缘云排。
王猛鬻畚于城隅。
傅说飞锹于岩下。
公间日巡抚
役者忘疲。
周给米盐。
均颁牢酒。
如效五丁之力。
才踰三旬而成。
克就厥功。
不愆于素。
远而望也。
象众山之迤逦。
俯而瞰也。
若峭壁之斗悬。
掘大壕以连延。
增长堤而固护。
鸷鸟搏兮可
武夫勇兮莫干。
摩垒者谅之摧心。
守陴者由之示暇。
旧城峥嵘而后竦。
新城崨嶪以前蹲。
势而言之。
泰岳之与梁甫
亚而称矣。
若夫子之与颜回
重门开而洞深。
危楼亘而翼展。
至若八月之江澄寒碧。
七星之桥架晴虹。
伟乎津梁。
成兹壮丽。
公以罗城虽设。
智有所亏。
重筑大敌镇于四角。
嵚岑挂兔。
突屼栖乌。
俨楼橹于泬寥。
悬刁斗于天表。
其东南也。
直分象耳。
迥眺蛾眉。
云霞敛吴楚之天。
烟水送黔夔之棹。
其西南也。
旁连玉垒。
平视金堤。
宵瞻火井之光。
晓望峰之彩。
其东北也。
树遥云顶
郁金堂
雨收而叠嶂屏新。
霭薄而重峦昼暗。
西北也。
襟袖广汉
肘腋天彭。
鱼龙跃万岁之池。
鸾鹤舞阳平之化。
其或碧鸡啼晓。
金马嘶风。
拥旄戟以登临。
睹山川之形胜。
有以见公心同轩镜。
窜詟鬼神。
手秉汉钧。
锱铢造化。
能于昭代。
树此丰功。
鄙金瓯为漏卮。
铁瓮为凡器。
其兴也已当农隙。
其罢也不害农时。
旨咨嗟。
王纶奖录。
诏书敕知祥。
省所奏。
重修葺当府城池。
已取十二月一日兴功。
事具悉。
卿宠分玉节。
荣镇锦城
守富贵以无疆。
慕功名于不朽。
特峻金汤之固。
以威蛮貊之邦。
况属年丰。
复当农隙。
既暂劳而永逸。
尤豫备于不虞。
益见庙谋。
允符朝寄。
省阅陈奏。
嘉叹殊深。
公犹归善于君。
让功于下。
诸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彭州刺史上柱国李仁罕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汉州刺史上柱国赵廷隐右厢马步军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守州刺史上柱国张知业等。
家传义烈。
世袭丕勋。
拓弓而霹雳声乾。
挥剑而鱼丽阵破。
曹景宗鼻头火出。
薛延陀髭尾烟生。
英毅无俦。
智谋咸博。
左都押衙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蜀州刺史上柱国潘在迎等。
或鼎钟盛族。
或书剑名门。
佩鞬执弭以从戎。
凭轼搴帷布佐理。
至于华皓。
不坠忠劳。
是能领袖雄藩。
表仪会府
而皆躬临卒列。
统摄庶工。
扬干之乱行。
绝赵罗之辞役。
明兴晦息。
日就月将。
巨绩告母。
偫才叶赞。
天成二年丁亥岁十二月一日起工版筑。
至三年正月八日毕手。
公再飞章上奏。
诏曰。
敕知祥。
省所奏。
修治城壕毕功。
事具悉。
百堵皆兴。
四旬而毕。
罗城而云矗。
引锦水以环流。
外禦蛮夷。
中权帷幄。
公家之事。
相业可观。
备览奏陈。
殊深嘉奖。
于以表纶綍褒扬之宠。
知朝廷倚注之恩。
新城周围凡四十二里。
竦一丈七尺。
基阔二丈二尺。
其上阔一丈七尺。
别筑陴四尺。
凿壕一重。
其深浅阔狭。
随其地势。
自卸版日构覆城白露舍四千九百五十七间。
内门楼九所。
计五十四间。
至三月二十五日停运斧斤。
其版筑采造军民。
共役三百九十八万工。
执事糇粮。
及役罢赏赉。
斗支秤给。
缗贯囊装。
其数凡费一百二十万。
其诸将大校。
出良驹于皂栈。
解重带于腰围。
选其纤柔。
释其好玩。
曾无顾爱。
一以颁酬。
其县大夫及寮佐已下。
或赏之器帛。
或给以缗钱。
咸有等差。
无不均普。
公却奢从俭。
节事省财。
马如羊而不入私门。
金如而不藏私橐。
悉肆公家之利。
尽充王事之资。
图有谓之功。
非无度之费也。
公诚欲为而不载。
朴而无文。
众意未然。
墙进固请。
四民喧阗于衙阃。
万口号沸于阶墀
父老曰。
公侯政洽神明。
慈如父母。
前年定延孝之乱。
今岁防蛮蜑之虞。
尽力城隍。
务安井邑。
遂使我等保家庇族。
养老宁冲。
如是者功德在民。
忧勤报国。
安可不叙述休烈
雕篆贞珉。
岂不美欤。
何容辞也。
公谓诸宾佐曰。
抑闻乘人之约。
义士犹或不为。
贪天之功。
智者宜然不取。
边备。
式耀国威。
将欲罄臣节于一时。
彰帝猷于万古。
殊非已力。
难遏人情。
谁当游夏之才。
请纪见闻之事。
昊相门牢落。
堂构萧条。
翁归文武之材。
明时待问。
荀息忠贞之志。
暗室不欺
寐酣而白凤昂藏。
染翰而墨龙夭矫。
嗟乎。
邓禹秉钧之岁。
虽庆承家。
陛机赴洛之年。
不堪观国。
空馀壮节。
退卜良知。
驱车幸返于故园。
提笔谬登于华馆。
金台玉帐。
敢差彦之肩。
绿水红莲
获继鹓鸾之踵。
酷惭薄技。
莫赞雄猷。
杜征南以矜大平吴。
沈碑汉水
窦车骑以章明出塞。
勒碣燕山
犹能炳著简书。
发撝功业。
宁偕巨制。
永固坤维。
尚乏黄绢之辞。
孰拂白圭之玷。
受恩禀命。
纪事表年。
巍巍乎不骞不崩。
何患于为陵为谷。
仁文哲武恭孝皇帝谥议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八六、《洺水集》卷四、《宋会要辑稿》礼三○之八四(第二册第一一四七页)
议曰:臣闻皇坟帝典,咸述于徽谟;
玉鐀金函,悉储于美号。
然史记五帝之寿,于古独高;
而商称三后之年,历书有永。
盖履位既久,则膏润之被也必深;
而享国既长,则治功之凝也必盛。
唯功德之兼茂,宜名号之益章
恭以熙朝上承尧运,仁皇御历四十二年,高宗中兴三十六载。
伟淳熙之继体,亦四七以承休
逮我先皇,垂及三纪。
羲昊而上,莫可订详;
诗书所编,于斯为盛。
昭德作谥,宜鉴在兹。
恭惟大行皇帝梦日开祥,神光阐瑞,万善众美,天授神钟。
迹其登贤聘逸,消庸斥回,放勋之明也;
欢奉两宫,善述前志,重华之孝也;
食不御珍,衣常屡浣,大禹之俭也;
阴燠小愆,露祷清禁,文王之畏天也;
未昕视朝,暑寒不变,宣王之勤也。
视民若伤,念兵若己,敬大臣,恤小民,察迩言而莫惑,堲谗说而不行。
郊庙迭举,以隆报本之心;
亲幸儒宫,以示右文之化。
日惟一讲,肇始再临,录宣圣之后,赐诸儒之谥。
奥学上窥于轩昊,飞毫俯烂于云章,既书《说命》以赐辅臣,复翰《无逸》以置座右。
两浙丁钱之困,减江东折帛之重。
建学以厚宗枝,锡庙以表忠节。
苑囿不脩,游幸绝迹。
禁令特严于金翠,仁心下逮于肖翘。
闻民食之稍艰,即发丰储之廪;
念民生之不易,数捐内帑之金。
轨王涂,圣言哲行,若脩身之三德,暨为治之九经,无不躬蹈而力行,积久而不懈。
用是纯德上格,寔意下孚。
五雨十风,群生茂豫;
冰天桂海,爱戴同心。
重译鞑靼,连岁输忱,四世金雠,绝币不与。
粤自南渡,块土未还,今也名若魏梁,大若齐鲁,略河以北,循山而东,奉图职方,请印少府
而又中土人心,影从风动,豪士则挈州送欸,黔民则襁褓归仁
列处边亭,凡数百里,万艘馀,沾及伧荒。
矧其传国古玺,元祐宝章,与夫荐天之璧,祀庙之器,爵尊𤨴珂,钟律铿锵,列玉大圭,尽归广内。
边吏不绝受,史馆不绝书。
履德于践阼之始,收功于真积之馀。
巍巍煌煌,光洗六合,如清风戒晓而白日升,如蛰雷起春而应龙奋。
良由德盛于身,故功显于世,本末有第,非倖而致。
仰惟玩志穆清,观道昭旷,宜千亿岁,比算三皇。
顾以求衣中宵,忘食过旰,焦勤圣体,寖爽天和。
既愆豫于逾旬,尚临朝于一日。
若与臣子永诀仙凡,自是广庭不再清跸,三灵为之色变,万宇为之心摧。
初玉几甫凭,亟命圣子,丕承大统盛德日新
谋惟先帝之诒,孝极慈帏之奉,而又首遵母后之训,必行三年之丧。
付托得人,海邦胥慰。
体天议谥,亟命末臣。
臣是用循列圣之规,刺六经之制,阐章天之藻德,酌希代之隽功,合为徽称,用亿世。
谨按谥法:功施于人曰仁,圣德广运曰文,知人能官曰哲,辟土斥疆曰武,接下不骄曰恭,继志成事曰孝。
夫泽流方夏,馀被北方,非功施于人乎?
道统既明,邪说自殄,非圣德广运乎?
信贤逐佞,至明不惑,非知人能官乎?
北方舆版,日衍月增,非辟土斥疆乎?
群臣谒奏,竦躬危坐,非接下不骄乎?
愤解百年,功光列庙,非继志成事乎?
夫贤起有之野,万国咸安
天德之全,出宁四海。
或遗大龟之宝,亦取安邦;
或惟武功之图,亦贵能敉。
然则宁之为义大矣哉!
夫植显号,建鸿名,必也稽之事业,考之佥舆,关诸百圣而不疑,质诸鬼神而无愧,故荐于天而天心受,陈于庙而意愉。
韦昭曰:王者无上,故于南郊称天以谥。
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庙号宁宗
宁宗哀册文宝庆元年二月 南宋 · 史弥远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七四、《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九四(第二册第一一五一页)
维嘉定十七年岁次甲申闰八月乙未朔三日丁酉仁文哲武恭孝皇帝崩于福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宝庆元年二月壬辰朔三十日辛酉,迁座于永茂陵攒宫,礼也。
云绕帝乡,漏沉天阙。
陈扆㡩以如在,挽车旌而尚列。
苍梧连泣竹之野,玉匮藏函书之穴。
瞻象物以悽黯,企仙游而怆咽。
孝子嗣皇帝臣昀摧痛罔极,衔哀永诀。
弓剑漠以难举,尊罍奠而将彻。
端咨近辅,缉扬洪烈。
其词曰:天享至仁,格于艺祖
诞舜明命,全付区宇。
觐讴盛乎虞夏,誓伐卑乎汤武。
启祐我后,以笃斯祜。
若时中兴,三圣继序。
文孙丕承,实天所与。
秉哲而丽正,饬躬而履纯。
寅畏以事上帝,徽柔以怀小民。
度常裕以有容,威不严而自神。
舍己从善,忠谠毕陈。
予亮予弼,汝臣汝邻。
浑然如天,熙然如
措一世于升平,陶八荒于晏醇。
三十一年仁祖之仁。
始其慈福开宫,寿慈对殿,巍巍寿康,高蹈清燕。
翠跸来朝,问安视膳。
宝册交举,琼觞齐献。
庆重仪缛,和翔泽遍。
孝德之全,光乎三禅。
太紫之庭,兰茝之掖,嗜好不营,服御无饬。
衣必再浣,洗更以锡。
苑圃不增,游畋屏迹。
辇路苔侵,禁园草积。
赐绝横缗,嫔皆虚席。
俭德之隆,卓冠载籍。
若乃天作清明,机运英刚,迄剪奸孽,总收权纲。
新化如涤,皇猷聿彰。
众正翕受,帝纮孔张。
宗社之计,赫乎灵张。
乃挈治统,乃疏政经。
九赋数减,一役不兴。
刑虽小而逾恤,兵惟应而弗征。
亲斋露祷,忱通顾歆。
岁书屡丰,变销无形。
立国之势,以尊以宁。
至于七敞堂延,三登觚畤,原庙之谒,太室之祀,升以苾馨,涓以芳美。
天地昭答,神祇嘉喜。
贶之珍符,介之蕃祉。
眷载膺,圣志愈抑。
惟成宪是监,惟古训是式。
两讲迭进,缉熙日益。
曰能定,朕心自得。
万机馀閒,玩情翰墨。
鸾虬翚矫,奎璧绚奕。
首幸辟雍,儒道用光
若稽旧典,肇复东庠。
辑麟趾之振振,环冠带之锵锵。
俾道德而咏仁,咸追琢乎圭璋。
而又发辉幽潜,表章正学。
录裔胄于洙泗,锡谥名于关洛
振斯文而接坠绪,镜群昏而开后觉。
于是圣化被乎六合,皇威信乎四陲。
内修既备,外攘兼施。
胡运于垂尽,起遗黎之来思。
故壤舆图,叠上封圻。
闻风动河北之应,布令感山东之归。
景命用集,鸿禧羡滋。
玺还玉府,礼行瑶墀。
恩渗漉于臣庶,声震詟于戎夷。
宣王复古之雅,迈宣帝兴业之规。
要略恢乎绍兴,宏模广乎淳熙。
方当躬抚昌期,丕凝庶绩。
旦旦视朝,寒暑不易,终始如一。
遂爽冲豫,遂亲药石。
层云蔽阙以连朝,彤霞覆殿而竟夕。
忽钧天之宵断,骇宫车之晏出。
呜呼哀哉!
天崩莫柱,民哀斯擗。
雷号薄乎霄汉,雨泪凄乎郡国。
风烟为之俱惨,日星几于无色。
而况母幄流悲,宫闱伤衋。
忍凭几之导扬,赖东朝之拥翼。
省付托之至重,每茕疚而加惕。
呜呼哀哉!
询谋方笃,晬容遽违。
斿卫犹整,音尘寖微。
黼座寒兮花露欲泫,素翿肃兮雁霜共飞。
乙夜书残,唯想又新之训;
景阳钟绝,那求未晓之衣。
呜呼哀哉!
同轨咸臻,元龟协吉。
澄晖涵万壑之秀,佳气贯五陵之玉。
审协祔之胥契,庶妥宁之允穆。
飞帘先导而尘清,海若骏奔而波伏。
卤簿引兮,嗟越渚之道迎;
龙輴渡兮,痛京皋之巷哭。
山川拱扈,永陪四后之游;
郁森,申衍万年之福。
呜呼哀哉!
列圣一心,以仁而传。
忠厚之基垂裕于后,岂第之洽深深于前。
细而覃乎草木,充而塞乎天渊。
苍箓兴兮,损文王之寿;
丹鼎就兮,催黄帝之仙。
愿灵休之敷遗,长燕及于皇天。
呜呼哀哉!
亲征契丹命将制 后晋 · 晋少帝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八
宣王讲武。
逐猃狁于太原
汉帝出师。
匈奴瀚海
是知蛮夷猾夏。
不能绝之于古今。
戎狄无厌。
不能拘之以信义
先皇帝昔当草昧。
方在龙潜。
未登鄗邑之坛。
始有晋阳之难。
契丹主径驱蕃部。
直抵并郊。
遂解重围。
助成大统
我之兴也。
彼有力焉。
于是邀之以鬼神。
申之以盟誓。
载诸册。
传厥子孙。
尔后常念前因。
每思厚报。
宫闱之服玩。
罄府藏之珠珍。
供亿无时。
道涂相望。
契丹贪残滋甚。
骄纵异常。
通使命于江淮
徵贡输于郡国。
包藏既久。
奸谲渐萌。
既而舆议諠哗。
群情愤激。
军民扼腕。
中外同辞。
请兴貔虎之师。
以遏豺狼之患。
先皇帝重其信誓。
笃以初终。
降万乘之尊。
礼不义之虏。
耗中原之力。
奉无巳之求。
迨于缵受丕图。
虔承顾命。
每欲息民继好。
敢忘屈巳从人。
所以厚礼卑辞。
以隆其意。
推心置腹。
以示其诚。
其如鸩毒潜深。
兽心难革。
乘我歉岁。
伐予大丧。
平视中原。
窃窥神器。
朕实不德。
民罹其殃。
愧悼增深。
寤寐兴叹。
向者躬提黄钺。
亲指灵旗。
驻于甘泉。
自春徂夏。
赖祖宗垂庆。
天地储休。
猛将如云。
谋臣若雨。
士百其勇。
人一其心。
寸镞不遗。
狂戎自溃。
氛霾少息。
师旅凯旋。
今则渐入秋深。
虑为边患。
朕以志平寇难。
不敢荒宁。
将期亲率全师。
恭行天讨。
庶几一举。
永静三边。
罔辞栉沐之劳。
用拯生灵之患。
得不精求将帅
慎柬偏裨
冀成破竹之功。
以殄折胶之寇。
爰于刚日。
乃降命书。
顺国节度镇深赵等州观察处置幽州道行营副招讨等使特进检校太师中书令真定尹驸马都尉杜重威
地居戚里。
神授戎韬。
久服金革之劳。
累济艰难之运。
虎牢昼闭。
一麾而蟊贼自消。
河朔未宁。
再驾而氛妖继息。
戡定之业。
溢于鼎钟。
天平军节度郓齐棣等州观察处置兼管内河堤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尉平章事张从思。
清明可鉴。
忠正无邪。
夙怀刺虎之谋。
早列濯龙之籍。
襄阳之役。
克成监护之勋。
及北虏之来。
实赖籓篱之固。
器业之用。
可谓纵横。
西京留守起复检校太尉侍中河南尹景延广
文武全才。
云龙际会。
指经纶于掌内。
藏甲马于胸中。
久权七萃之师。
继委十连之帅。
军民畏服。
畿甸肃清。
左右之劳。
书于盟府。
武宁军节度徐宿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侍中赵在礼
河岳钟灵。
松筠植性。
授玉钤之秘略。
得金版之沈机。
辅翼数朝。
周旋重镇。
述职而必先九牧。
事君而唯尽一心。
尊奖之功。
光乎史册。
建雄军节度晋慈隰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叔干。
众推武库。
素晓阵图。
疾恶如雠。
见义思勇。
觞酒豆肉。
无亏抚士之心。
尺籍伍符。
尽得总戎之诀。
军旅之任。
实契佥谐。
泰宁军节度兖沂密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审信
久处腹心。
早攀鳞翼。
倜傥乃万夫之长。
骁雄真六郡之豪。
燕颔虎头。
咸仰将军之相。
牙璋犀节。
累持方伯之权。
英特之名。
播于中外。
河中护国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平章事安审琦
严明无翳。
宽自居。
善知奇正之谋。
备熟孤虚之法。
首赴风云之会。
昔同带砺之盟。
累殿藩垣
常坚夹辅。
连帅之重。
倚若长城。
河阳三城节度孟怀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青州行营副都部署特进检校太师符彦卿
惟尔先臣。
实为名将。
世袭弓裘之庆。
门传忠孝之规。
西汉三雄。
徒称杰出。
东京七校。
乃为时生。
竭尽之心。
贯于金石。
义成军节度滑濮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北面行营马步虞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皇甫遇
敌万人
力摧九虎。
赤羽若日。
蒲大夫之英风。
快马如龙。
曹景宗之意气。
继承重寄。
必竭纯诚。
义烈之称。
播于寰海。
北面行营马部都排阵使马军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保右神武统军张彦泽
猛若关张。
气吞荆聂。
荐膺委寄。
每著勤劳。
鸣镝离弦。
既得吟猿之妙。
青萍出匣。
久彰断兕之名。
营阵之閒。
皆推果毅
横海军节度沧景德等州观察处置管内河堤等使幽州道行营右厢排阵使特进检校太师王延裔。
鬼谷传书。
神龟授印。
委镇临于沧海。
赖控扼于边陲。
缮甲治兵。
暗蓄摧凶之计。
深沟高垒。
不移持重之心。
捍禦之谋。
断于胸臆。
保义军节度陕虢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宋彦筠
威惠兼著。
胆气无俦。
累佐戎权。
善贞师律。
千军万马。
陈庆之雄名。
三令五申。
孙武之战术。
将帅之选。
皆谓当仁。
怀德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光禄大夫检校太傅田武
早从戎伍。
备历艰难。
安边展颇牧之才。
制胜合韩吴之法。
向者仗其旧德。
委以边藩。
颇资外禦之功。
实有分忧之绩。
忠贞之节。
雅叶柬求。
北面行营步军都排阵使步军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保左神统军潘环
幕府书勋。
师干著效。
攻城野战。
独麾郑国之旗。
陷阵先登。
几获鱼门之冑。
洎分环卫
弥见公忠。
兵革之时。
所宜登用。
而皆位崇侯伯。
任重土茅。
俱为社稷之臣。
悉是栋梁之具。
或推忠徇义。
或报国忘家。
常坚翼戴之心。
夙蕴澄清之志。
朕所以告于宗庙。
质以蓍龟。
授之以征鼙。
付之以萧鈇。
但以狂戎侵掠。
生聚虔刘。
既贻中国之羞。
抑亦人臣之耻。
尔等上则承先皇顾托。
辅予冲人。
次则副朝廷倚毗。
委之重任。
所宜同德比义。
勠力齐心。
各竭乃诚。
共安国步。
功业可以不朽。
富贵可以无穷。
况今刍粟俱充。
士卒咸愤。
旌旗万队。
甲马千群。
呼吸则山岳荡摇。
号令则乾坤震动。
以此制敌。
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伫期献俘清庙。
悬首素旗。
同集大功。
永清四海。
于戏。
周王吉甫南仲
乃慑戎夷。
汉帝任去病卫青
遂空沙漠。
今吾命帅。
皆谓得人。
勉立异勋。
速平多难。
无令数子。
独擅前功。
凡我股肱。
当体朕意。
杜重威充都招讨使
张从思充兵马都监
景延广马步都排阵使
赵在礼马步军都虞。
安叔干充马步左排阵使
安审信马步右排阵使
安审琦马步军都指挥使
符彦卿马军左都指挥使
皇甫遇马军右都指挥使
张彦泽马军排阵使
王延裔充步军左都指挥使
宋彦筠充步军右都指挥使
田武充步军左厢排阵使
潘环充步军右厢排阵使
迂论八 其二 论治盗贼1136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五六
治盗贼者,如医之治痰涎。
夫痰涎乃吾之真气,所以为津液者也。
支体之运动,关膈之升降。
皆以津液为本。
至于聚而为痰涎,则必失于调卫,而外为邪气之所伤,内为寒热之所薄而致然也,至其甚,则能害人之命。
盗贼乃吾之赤子,所以事农桑者也。
上下之相治,室家之相保,皆以农桑为本。
至于散而为盗贼,则必失于拊循,而外为奸民之所胁,内为饥寒之所迫而致然也,至其甚,则能亡人之国。
良医之治痰涎,以药化之,使复归乎津液,则其身安;
而不善治者,一切以毒药攻之,必有偏废之患。
良吏之治盗贼,以术解之,使复归乎农桑,则其国宁;
而不善治者,一切以兵力胜之,必有凋耗之弊,此不可以不察也。
昔者渤海盗贼并起,宣帝选用龚遂太守,而谓之曰:「君欲何以息盗贼而称朕意」?
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兵于潢池中耳。
今欲使臣胜之邪?
将安之也」?
帝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
曰:「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惟缓之而后可治。
臣愿无拘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
上许焉。
于是盗贼悉平,民安土乐业。
故善治盗贼者,如龚遂可也。
虽然,此特盗贼之初,其在郡县,而良吏得以治之者耳。
至于巨盗如汉末之黄巾,唐末之黄巢,则其疾已深,非以毒药攻之不能去也。
虽攻而去之,真气散而身亦危矣。
黄巾破而董卓、曹操因以亡汉,黄巢败而朱全忠、李克用因以亡唐,兹非其證欤。
故知安吉县赵奉议墓志铭绍定二年十二月 南宋 · 刘宰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五五、《漫塘集》卷三一
绍定己丑七月辛卯奉议郎、新知安吉县事赵君卒,姻党相与吊于家,曰:「继自今,无有一念亲亲,可以缓急告如君者矣」。
士友相与吊于庭曰:「继自今,无有敬贤乐善,一饮啄必与士共如君者矣」。
里之父老相与吊于门曰:「继自今,谁能恤里之饥如君者」!
其秀民良子弟相与吊于学曰:「谁能裨教养之事如君者」!
盖比年籴贵,君常下其估以惠比邻。
嘉定甲申,岁大饥,有饭饥者事半而力不赡,君实续之。
士失其养,君捐良田十五亩以助。
士不知教,君与乡之先达日程其能以厉之。
故人心之感如此。
昔者文伯之丧,内人皆行哭失声,而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敬姜以是不哭。
若君者,亦足慰其母之心矣。
君讳若圭,字玉父宣皇帝之裔,故朝请大夫、试司农卿、兼权工部侍郎讳时侃之子,朝议大夫、祥符县开国男、赠大中大夫讳亮夫之孙,左朝奉大夫知南外宗正事、赠大中大夫讳彦恂之曾孙。
未冠举胄监,寻以父任调隆兴府司户参军
侍郎尹京,辟主管浙西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
再举擢上第。
侍郎去剧任,改监庆元府三石桥酒库。
秩满,授严州寿昌县
未上,丁侍郎忧。
服阕,辟监庆元府穿山盐场
以举者及格,班见改秩得邑,阙至而卒,享年四十有三。
娶张氏,故佥书枢密院事釜之孙,前通判湖州宗涛之女。
二子,长嗣永,次始生而君病,未名。
君人物秀整如画,才识明敏过人,孝友天至。
在《易》干父之蛊与干母之蛊异,君两得之。
侍郎丧,笑不见齿,衰不去身,足不及户外,治家舍极其宏壮。
既除丧,每朔望必奔走泣祭墓下,虽祁寒暑雨不懈。
母令人汤氏,故知枢密院事鹏举之孙,知常州武进县彦之女,性严不可测,君弥缝周密,常有以顺适其心。
弟若琚官它州,有可为助者不遗力。
秩满,常数其归,有以归迅告辄喜不胜。
内幕优閒,得结交当世士。
侍郎治剧而能左右周旋,不失四方士大夫之心者,君之助为多。
穿山场创于嘉定初,规模褊陋。
君且去矣,尽撤而新之。
条上事宜十数,使者颁下诸场以为永式。
仍与连帅上其功。
既得邑而归,自以平生及民者少益,究田里利病,手其书一编曰《桃州会编》,安吉即古桃州,凡已事之得失咸在焉。
君悉考论掌故,欲俟下车酌其宜罢行之。
甫受迓而疾作,故凡识君者皆哀之,不独姻旧乡党之情而已。
君有别业曰墅,在所居金坛县之东南五里,轩楹爽垲,牖户绸缪,皆君所自营。
其后颇废,或问之,曰:「姑留以为藏骨之地」。
故葬如其志,实其年十有二月
若琚以君尝谓某能文,故来速铭。
某既缪以文受知,不敢不用所知以报。
铭曰:
面川泽兮背衍沃,挹流光兮饮平渌。
君之来兮昔之日,枥马喧兮车击毂。
苔径兮青青,周墙缭兮幽扃。
君之来兮今之夕,明月澹兮空庭。
人生兮如寄,万有俱空兮宁一无之足计侍郎遗泽,君欲官嗣永,不果。)
君之心兮昭只,宁堕甑兮复视。
宿草兮春滋,秋风生兮丛桂。
九京兮不作,储祥兮永世
唐故常州团练判官检校尚书左仆射刘君墓志966年6月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六、全宋文卷三一、《徐公文集》卷一六、《全唐文》卷八八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夫资忠全孝,含贞履洁,君子所以没身而守之,圣人所以屈己而申之,其道可传,其风可仰。
呜呼,刘君其殆庶乎!
君讳鄗,字巨源
其先彭城人,徙居广陵重世矣。
曾祖永,澧州司户参军
祖审,不仕。
考瑰,检校户部尚书,赠右仆射
君生而岐嶷,有异常童。
五岁而孤,即禀至性;
年在幼学,卓然老成。
初,先君事吴,实干近职,而太夫人王氏与贞穆皇后复有姻旧,故宣帝命君使事丹阳公
府公龙飞,以君为殿前承旨,便蕃左右,靖恭夙夜,动必称职,人无间言。
二十年间,累迁检校礼部尚书,充崇贤殿使
及转俯代谢,众或将迎,君侃然正色,有死无二。
游说之词不能入,权利之势不能动。
于是阉竖希旨,以飞语中之,坐除名流池阳郡。
明年,有唐受禅,烈祖嘉君尽忠,亟召之还,除常州长史,悉还其官阶田宅。
未几,又改和州长史,听归广陵旧居。
初,元宗方在胶庠,吴帝使君召拜郎中,赐以章绶,自尔至于为相,每朝谒必先见君而后入。
元宗即位,召至京师,复命太夫人入禁中,如贞穆之时。
谓曰:「吾受吴朝恩礼,不敢忘也。
今犹数梦让皇帝,执臣子之礼。
吾观当时近臣,唯夫人长为长者,帝意亲之。
今复得在吾左右,良足慰也」。
君闻之,遂称足疾,不任趋拜。
上仍赐第以居之,岁时锡赉甚厚,时使亲近谕旨,竟不能移。
上乃加太夫人封邑,召君受命于朝,固辞以疾。
上叹息曰:「此子至孝,今以其母故,召之不来,是必然也。
此亦古人所难,吾何为夺其节耶」?
久之,以君为常州团练判官,不使之任,优其禄而已。
今上嗣位,加检校右仆射
君家承钟鼎之富,少居绮纨之职,时逢革故,年甫壮室,而遂闭门却扫,高谢人间,孜孜色养,怡怡自得。
姻族以之肃穆,士友以之景仰。
名节终始,清风邈然。
丙寅岁夏六月某日,终于建安某坊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九。
初,君葬太夫人于茅山良常洞之西,因自卜茔地,即以其年月日葬焉,礼也。
前夫人张氏早亡。
今夫人吴氏,实有莱妻之贤,能从伯鸾之操,天资玉映,令问薰
子昭嗣、女某等,善庆所钟,家声不陨,爱敬哀戚,在礼无违。
呜呼!
令人其必有后。
铉家世通旧,复连懿亲,常以君抗节遗世,既近代之孤标,而元宗推诚耸善,又列辟之难事,足以激扬薄俗,垂示将来。
乃为铭曰:
忠于事君,孝于养亲。
逢时有道,以义卫身。
隐不绝俗,居能保真。
我永终吉,谁为古人。
地胏之原,小之麓。
左盼松冈,前瞻柳谷。
栾棘新吹,再卜。
令问昭显,流光似续。
刻此苕华,永芳兰菊。
改正太庙迁祔神主议 其二 太祖之庙及不迁之主 闽国至宋初 · 陈致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四
礼云。
天子始受命。
诸侯始受封。
太祖之庙。
国初以景皇帝封唐公
庆延奕叶。
高祖虽拨乱以定天下。
其实因唐以为有国之号。
改尊景皇帝太祖
然前代诸儒。
亦议者非一。
愚臣窃以谓高祖神尧皇帝顷在隋季。
民实坠涂。
而濡足救人。
乘时启运。
天命允集。
历数在躬。
丰功厚德。
比崇三代。
洎奸凶僭逆。
皇祚中微。
九有之民。
犹思唐德。
本枝百世。
贻厥孙谋。
烈祖高皇帝再造丕基。
光宅大宝
升元初高祖有克定之业。
实受命之君。
尊居太祖之位。
是为不易之典。
酌中考古。
允得其宜。
太宗文武皇帝定策济时。
戡难立极。
惠周四海。
道冠百王。
烈祖高皇帝仗义中兴。
应期继统。
功逾嗣
化洽重熙。
以二圣有大造于人。
故两室居不迁之地。
自馀亲亲之庙。
存者四焉。
大宋新修商中宗碑铭(并序开宝七年四月 唐末宋初 · 梁周翰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
眇觌上古,逖听前王,尊卢、栗陆之代兴,燧人、有巢之更王。
皇猷允塞,五帝步而同驱;
盛德光亨,三王骤而并轨。
言至治者乃称其茂烈,语圣嗣者必本其鸿源
虽子孙垂裕而克昌,亦昏明继世而迭有。
载籍具在,可得而言。
案《商本纪》,帝太戊,契二十一代之孙,帝雍己之弟。
司徒事夏,佐治水而有功;
天乙勤商,征诸侯而受命。
惟帝克大祖宗之业,生知皇王之道,临下有赫,在上不骄,休光炳然,炜烨耀世。
皇家有天下之十五载,王涂无外,帝理有光,文德诞敷,远人来格,武功大定,凶族咸刘。
惠泽霈于黎元,和气煦于昆蛰。
恢禹迹之遐理,复中州之故封。
蛮溪之征,岁纪职方之籍;
象胥之译,时践藁街之庭。
加以天下大宁,海内如砥。
阴阳水旱,罕值于天灾;
山川鬼神,必助于圣作。
郊丘备物之祀,祖考孝思之诚,三升紫坛,亲奠苍璧。
帝王之能事毕举,邦国之坠典聿脩。
酂侯之孙,兴废见乎厚德;
黄帝之后,继绝表于至仁。
居一日,皇帝若曰:「历代帝王,各膺历数,骊翰共于先躅,正朔被于中原,虽年祀寖遐,而园寝尚在。
瘗钱□发,穿窬者往焉;
陵土皆抔,樵苏者弗禁。
朕载用震悼,岂忘寤兴。
有陵阙之处,宜令并禁樵采,仍各建祠庙一所,务尽宏壮」。
光灵贲于万古,皇明照于九幽。
粤以开宝辛未岁经始,以壬申岁毕功。
事越非常,功存不朽。
太牢之飨,遂轶于中祠;
二簋之诚,必更乎俭礼。
至于豆豋之器,祝史之辞,率非旧章,皆用新典。
当使泯然之俗,纷若之巫,祷请天时,将有豚蹄之愧;
諠哗神宇,益知铜鼓之非。
将镂贞珉,以观永代。
臣仰承睿旨,实寡英辞。
采旧史以披文,但瞻陈迹;
柔毫而叙事,终玷清芬。
拜手飏言,谨作铭曰:
司徒,圣谟有裕。
成汤勤商,王业云昌
祖宗昭显,子孙蕃衍。
盛德聿兴,弘猷允升
世去千古,陵荒无主。
庙貌不陈,祷祀何人?
皇鉴昭晰,兴废继绝。
陵树无樵,德音孔昭
乃兴大构,以资玄祐
端拱向明,凛然如生。
载披青简,帝文炳焕。
桑谷生朝,旦暮雅乔。
脩己禳慝,妖不胜德。
君道允常,休有烈光。
礼文载秩,宣扬茂实。
碑于庙门,终古其存。
开宝七年岁次甲戌四月己卯朔,十六日甲午建。
按:《金石萃编》卷一二四。又见正德《大名府志》卷四,乾隆《彰德府志》卷二四,嘉靖《内黄县志》卷七等。
乞迁宣祖祔大行皇帝奏绍熙五年八月十八日 南宋 · 许及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六○(第一册第六八一页)
大行至尊寿皇圣帝梓宫发引掩攒毕,行九虞卒哭祔庙之礼。
检照钦宗祔庙,礼官讨论,太祖造邦,始立宗庙,追尊僖、顺、翼、宣四庙。
厥后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升祔,而七世之庙乃备。
太祖太宗以兄弟相及,同为一世,故在英宗朝,太庙八室,其实七世。
神宗朝,尊僖祖为始祖,乃迁顺祖而祔英宗
在哲宗朝,又迁翼祖而祔神宗
皆为七世而八室也。
徽考嗣位,将祔哲宗而宣祖当迁,于是仿唐之制创为九庙。
翼祖已迁而复,故宣祖当迁而不祧。
僖、翼、宣祖为三世,太祖太宗为一世,自真宗、哲宗为五世,遂为九世而十室也。
徽考升祔,与哲宗同为一世,故无迭迁之主,是为九世而十一室也。
钦宗将祔,则翼祖当迁。
钦宗之于徽考,犹哲宗之于神宗,皆以父子相继,别为一世。
然则宗庙自僖祖、宣祖、太宗至于徽考、钦宗,是亦九世而十一室也,当迁翼祖而祔钦宗
高宗升祔,与钦宗同为一世,故无迭迁之主,是为九世而十二室也。
将来大行至尊寿皇圣帝祔庙,则宣祖当迁。
盖大行至尊寿皇圣帝于高祖以父子相继,别为一世。
然则今日宗庙,僖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大行至尊寿皇圣帝,是亦九世而十二室也。
臣等窃谓当遵本朝已行典故,迁宣祖而祔大行至尊寿皇圣帝。
乞下礼部太常寺条具,修置祏室施行。
家塾所刻六一先生墨迹跋十首 其二 前汉五器铭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二三、《省斋文稿》卷一五、《益公题跋》卷八
六一堂《集古录》千卷,卷为一通,褾以缃纸,束以缥带,揭帙次于外,列名物于首,而系考證于后,衔幅皆用名印,其精谨如此。
靖康间,公诸孙避难南行,不能尽载,乃取遗泽而弃旧刻。
此五铭者总为一轴,首尾独备,又皆前汉昭、宣时字画(跋误以元始为宣帝年号。)
公得之颇难,爱之甚至,且以刘裴手书附其中。
今并刻之,不特使后世识其全编体制,抑亦成公遗志也与!
五凤、黄龙三器字极小,甬铭虽大而瘦劲。
刻铜既不能深,岁久印染复黝昧。
熟视之,前铭「容十」之下但晦「斗」字,与后铭同,亦髣髴可辨,盖不必均以四字为行也。